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1年 第2期

显示方式:
方法研究
基于大规模定位数据的出行方式模糊判别研究
张德欣, 刘小明, 孙立光, 刘杰, 冉斌
2011, 29(2): 1-4.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1.02.001
摘要:
交通需求信息对于从战略上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从无线通信网络和GPS系统中可以获得大规模的定位数据.从定位数据中可以挖掘出完整的出行轨迹信息和有价值的出行需求特征信息.文中提出了以各种出行方式的先验知识为依据的出行方式模糊判别方法.该方法以从出行轨迹信息中提取的出行属性数据为输入,采用模糊推理机制实现机动车、自行车、步行等3种出行方式的良好区分.该方法可为交通规划工作提供出行方式划分方面的数据,并具有比传统交通调查方法更低的成本和更短的数据更新周期.
基于ARMA模型的公交枢纽站客流量预测方法研究
顾杨, 韩印, 方雪丽
2011, 29(2): 5-9.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1.02.002
摘要:
分析了城市公交客流量预测的必要性,提出了运用时间序列模型进行短期预测的方法;以城市公交短期交通特征为基础,设计了公交站点的ARMA短期客流预测模型;研究了单线路公交站点客流传统行为,构建了重点区域的枢纽站总客流实时预测模型,并采用上海市五角场枢纽站客流数据对比验证了文中模型的可行性,提出了枢纽站公交调度的优化建议.
基于粗糙集理论的公交智能化调度评价方法
毛霖, 李文权
2011, 29(2): 10-12,18.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1.02.003
摘要:
针对公交调度评价中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对评价结果的影响,采用粗糙集理论的属性约简方法来实现对调度方案的合理评价.从乘客满意度、经济效益、调度技术水平三方面分别选取各主要影响指标,并根据三级划分标准确定各指标的属性区间.通过对指标的量化区间进行离散化处理,建立区分矩阵,从而约简公交调度指标并对方案进行模糊评价.最后以某线路公交运营调度的三种方案:全程车、区间车、大站快车为例说明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粗糙集属性约简方法可避免冗余信息对评价结果的影响,简化评价工作的运算量.
基于自适应遗传算法的相位差优化模型研究
徐世洪, 李志敏, 戴高, 薛平
2011, 29(2): 13-18.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1.02.004
摘要:
通过分析车辆在城市交通干线交叉口的延误规律,从相对相位差的约束条件出发,以干线的总延误最小为目标,建立了城市交通干线的相位差优化模型.模型中考虑到了车辆在干线相邻交叉口的双向延误情况,并采用自适应遗传算法在Matlab下编程实现了相位差优化模型的算例计算.结果表明该优化模型具有较好的有效性,能较大地提高城市交通干线协调控制的性能.
城市道路交叉口公交预信号控制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徐笑晓, 保丽霞
2011, 29(2): 19-22.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1.02.005
摘要:
综述了公交预信号的国内外技术现状,提出城市道路交叉口公交预信号设置条件,给出了公交预置区车道布局方式,通过实验修正了公交专用候驶区长度计算模型,并给出了交叉口区域停车线、车道分布及公交优先检测器的布设.以上海市鲁班路复兴中路路口为应用对象,调查了公交预信号可实施条件,并计算了第二停车线设置位置,计算出车道灯先红先绿信号控制时间,论文基于PA-RAMICS仿真评估表明1 h内该路口公交车等待时间减少了28%,社会车辆平均等待时间增加了6%,达到公交信号优先的目的.
旅游交通引导标志系统设置方法研究
武勇彦, 刘小明, 魏中华, 荣建
2011, 29(2): 23-26,31.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1.02.006
摘要:
从驾驶员旅游出行信息需求出发,将旅游出行过程分为4个阶段,选择为出行到达阶段作为旅游交通信息引导阶段;给出了出行路径的规划原则,确定了决策节点选择方法及其道路主要类型,建立了根据决策点的道路交通特征确定旅游交通标志设置的方法;在研究单个旅游景点的交通标志规划基础上后,探讨了区域旅游交通标志系统规划与评价方法.以北京市怀柔区主要旅游景点路径规划与慕田峪长城旅游景点具体路径为例,证实了方法的有效性.
基于电子云模型的边缘型高速铁路客运枢纽地区路网级配计算方法研究
李星, 过秀成, 马超, 任敏
2011, 29(2): 27-31.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1.02.007
摘要:
在研究边缘型高速铁路客运枢纽地区典型路网布局型式的基础上,计算各类需求下各级道路的优势出行距离,运用电子云模型计算枢纽地区各级道路所需承担的道路周转量,并与各级道路所能提供的周转量相平衡得到枢纽地区路网级配计算模型,并结合南京南站枢纽地区进行了实例应用.
基于灰色理论的高等级公路养护质量综合评价模型研究
宋国森, 陆键, 邵军
2011, 29(2): 32-35.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1.02.008
摘要:
从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的实际需要出发,对路面、路基、桥梁、涵洞、沿线设施、绿化等6个公路子系统的评价指标进行筛选,构建了高等级公路养护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相关评价模型,并以江苏省内的27条高等级公路典型路段的调查数据以及专家评分为基础,综合采用回归分析与层次分析法对模型的相关参数进行了标定.将研究成果应用于高等级公路养护质量评价的实际工作,表明该评价方法具有很好的适用性.
无信号控制交叉口行人过街间隙选择模型研究
朱芳芳
2011, 29(2): 36-39,43.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1.02.009
摘要:
我国城市道路交叉口中大量行人与机动车冲突导致了交叉口运行效率降低,同时也引发了不容忽视的安全问题.在对无信号控制交叉口进行录像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行人与机动车冲突特性,利用实测数据建立了行人过街间隙选择行为概率与安全间隙之间的数学关系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检验与验证,证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和度和预测精度,同时与已有的Logit模型进行比较分析.
基于排队论的并联双通道公交站台使用效率研究
韩宝睿, 邬岚, 刘继平
2011, 29(2): 40-43.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1.02.010
摘要:
针对公交车在车站排队延误过长的问题,提出设置并联双站台的形式加以解决,从候车人的心理和实际观察角度进行了微观设计.为从理论上证明双站台的优点与通行能力,结合实例应用统计方法验证了具体路段公交车连续到站间隔服从泊松分布,应用WinQSB工具箱、根据排队论计算分析了并联双通道站台公交站点的各项排队指标.将该指标与实际站台排队数据比较,新型双站台形式能有效减少延误和排队长度.
高教园区交通环境综合评价研究
张文峰, 张瑞华, 叶丽萍
2011, 29(2): 44-47,58.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1.02.011
摘要:
研究高教园区交通与环境的关系,分析高教园区交通环境的影响因素,建立高教园区交通环境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解决指标体系中权重确定的问题,确定出高教园区交通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园区交通与环境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对某高教园区交通环境进行综合评价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一种基于同态滤波的背景建模方法
刘令芝, 黄辉先, 徐建闽
2011, 29(2): 48-51.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1.02.012
摘要:
在道路视频检测技术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同态滤波的背景建模法.对图像进行同态滤波的预处理,以适应渐变的光照情况.通过图像分块与帧间差分来获取临时背景序列,为背景建模做准备.为了处理背景中由于车辆突然开动或停止产生的"鬼影",对帧序列有效区中的每一像素进行基于灰度分区直方图模式建立背景模型.这种方法既能应对光照渐变又能适应大流量且车速慢的拥堵情况.实验结果表明,此算法具有良好的可靠性与鲁棒性.
基于Vissim仿真的快速公交系统实施方案评价体系研究
陈元朵, 徐建闽, 郑淑鉴
2011, 29(2): 52-58.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1.02.013
摘要:
在提倡公交优先的大背景下,快速公交系统(BRT)的建设已成为诸多城市有效解决交通问题的首要选择,合理有效地快速公交系统的实施方案亦是其中的关键.针对快速公交系统的实施方案提出了基于微观交通仿真软件Vissim的快速公交系统评价体系,从系统的线路指标、车站指标和专用道指标3个方面阐述了评价体系中关键指标的计算方式和意义.通过某城市的BRT实例仿真分析表明该评价体系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面向城市规划道路网评价的EMME宏开发设计研究
冉江宇, 过秀成, 何明, 祝伟
2011, 29(2): 59-62,68.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1.02.014
摘要:
为了实现对规划道路网方案进行多角度评价,提出了利用成熟商业软件的二次开发语言对软件基本功能进行拓展的思路.在总结EMME宏的功能和开发技术要点的基础上,通过分析EMME软件的特点和道路网评价指标的内涵,选择"路段平均服务出行距离"为开发对象.面对多路段和多方式的开发要求,详细介绍了开发思路、属性设计和宏文件的构架设计,最终将所需功能拆分成1个主宏文件和5个子宏文件组合实现.在实例部分,运用开发的宏文件对滁州市道路网规划方案进行了评价,用数据说明规划方案中各等级道路路段服务的平均出行距离与道路等级相匹配.
研究型汽车驾驶模拟器有效性确认研究
张翔, 陈雨人
2011, 29(2): 63-68.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1.02.015
摘要:
随着研究型汽车驾驶模拟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有效性研究也逐渐被人们关注起来,如何确认一台模拟器的有效性成为了现今模拟器研究的一项课题,从分析以往驾驶模拟器有效性研究的文献入手,总结了研究者们采用的方法,分析了其中利弊,提出了一套有效性确认研究所应具备的方法,并附有算例.
交通安全
基于车辆限界的高速公路交织区交通安全评价研究
杜胜品, 陆键, 马永锋, 易磊
2011, 29(2): 69-72,78.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1.02.016
摘要:
高速公路交织区车流的横向干扰突出,交通安全不容忽视.基于车辆安全运行所必需的纵向和侧向空间,提出了车辆限界的概念,分析并量化了基本安全限界和充分安全限界,明确以事故区、危险区和安全区描述车辆的运行安全状况,进一步提出了交织区安全评价的替代指标-危险系数和事故系数,并建立了替代指标模型,给出了评价模型的使用流程,以仿真实例说明了评价方法的可用性.
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服务水平分级量化研究
张杰, 孙小端, 贺玉龙, 刘小明
2011, 29(2): 73-78.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1.02.017
摘要:
交通安全服务水平(level of service of safety,LOSS)是国内外交通安全研究领域的新概念,用来描述道路的交通安全状况和道路为交通参与者提供交通安全服务的一种质量指标.系统地介绍了交通安全服务水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概念定义、应用和研究内容,研究了分级指标的选取,提出了σ理论的交通安全服务水平划分方法,分级量化了我国平原和山区高速公路的交通安全服务水平.交通安全服务水平作为定量评价交通安全的一种新方法,不仅可以用来描述改善交通安全的潜力有多大,而且可以作为交通安全改造工程实施对象的参考.
面向交通安全教育的驾驶模拟技术研究
高岩, 缪小冬, 尤志栋, 马赛
2011, 29(2): 79-82,87.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1.02.018
摘要:
在分析我国交通安全现状及其特征的基础上,介绍了虚拟现实技术的特征以及驾驶模拟技术背景和应用情况,着重论述了面向交通安全教育驾驶模拟器的施教需求,具体分析了实现的关键技术,对交通安全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
基于受教特征的学龄前儿童交通安全教育对策
李君羡, 潘晓东, 杨轸
2011, 29(2): 83-87.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1.02.019
摘要:
开展交通安全教育已被证实为改善国家交通安全状况必要的一环.学龄前儿童正处于可塑性最强的年龄阶段,其学习能力逐渐提高.这一时期针对儿童行为的干预收效最为显著,是儿童接受交通安全教育的最佳时期.结合心理学、生理学、社会学相关知识,从视觉偏好、前运算阶段思维、游戏活动、家庭社会环境等诸多切入点分析学龄前儿童的受教特点,并根据分析结果给出了在针对学龄前儿童交通安全教育教材编写、教具制作以及干预对策方面的建议,有助于提高学龄前儿童教育的针对性和适宜性.
穿村镇公路警告标志前置距离研究
张志清, 贾岩, 周海生, 周宇亮, 王贵增
2011, 29(2): 88-91.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1.02.020
摘要:
为解决穿村镇公路由于警告标志设置不当而造成的交通安全问题,以北京琉辛路密云县不老屯路段为例,根据驾驶员离散驾驶行为理论和心生理特性,研究穿村镇公路警告标志的前置距离,获得在限速60 km/h的穿村镇公路上,预告需要采取停车措施通过危险地点的警告标志的前置距离应在70~90 m之间的结论,并利用模拟驾驶实验测得驾驶员的心生理数据加以验证.认为细化警告标志的设置位置可以更加有效地指导驾驶员的驾驶,避免因为信息遗漏和误导造成的驾驶误操作,为穿村镇公路交通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云理论在高速公路安全评价中的应用
杨宇, 周小焕, 宋淑丽
2011, 29(2): 92-94,99.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1.02.021
摘要:
针对道路交通安全概念的模糊性和随机性,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对道路安全水平等级进行了划分.以云理论为基础,利用云发生器算法构建了道路安全评价的云模型.选取高速公路作为评价对象,分析其整体安全水平.实例表明,基于云理论的评价方法所得结果更加符合客观实际,而且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基于遗传算法求解的危险品道路运输线路优化双层规划模型
储庆中, 刘玉兵, 吴国君
2011, 29(2): 95-99.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1.02.022
摘要:
危险品道路运输网络设计问题是各国政府监管部门非常重视的问题.通过对危险品运输网络设计双重约束特性的分析,以及对不同危险品运输网络设计方法进行比较,建立起一个双层规划模型,兼顾政府与运输者双方不同的利益目标.结合网络设计问题的要求,研究了危险品道路运输网络双层规划设计问题的遗传算法.通过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双层规划是求解危险品道路运输网络设计问题的优秀方法之一,同时遗传算法能产生稳定的最优解.
中小学校周边交通安全影响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
程传伟, 韩娟, 沈晨卫
2011, 29(2): 100-103,111.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1.02.023
摘要:
学校周边交通拥挤、学生不安全的过街行为使校园周边的交通安全成为一个复杂的问题.调查和总结了我国中小学校周边交通安全影响因素分析及相应的交通管理措施.通过总结国内外中小学校周边的道路交通安全处理策略,得出了4类有效提高校园周边交通安全的管理措施:立法规范、安全计划、设施设计、安全教育,并分别对这4类管理措施进行了分析.
COX Regression模型在交通事件持续时间研究中的应用
康国祥, 方守恩
2011, 29(2): 104-106.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1.02.024
摘要:
有效的交通事件管理要求交通管理者全面了解交通事件的各种特征才能准确估计事件持续时间,从而及时地疏导交通拥堵.利用某高速公路应急指挥中心管理系统中记录的近3 a的交通事件持续时间数据,建立Cox Regression模型探索影响持续时间的危险因素并评价其作用强度和方向.研究表明,日夜、报警方式、事件类型、占用车道数、涉及车辆数、涉及死亡、救护车、牵引车、吊车、驳车、涉及货车等11项是交通事件持续时间的显著影响因素,因此,交通管理者对这些因素进行改善可有效提高交通事件管理效率和安全性.
应用技术
高速铁路精密测量中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应用
戴培新
2011, 29(2): 107-111.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1.02.025
摘要:
高速铁路建设中精密测量工作必须广泛应用计算机软件技术,针对数据采集、数据加工、数据转换、数据后处理等工作,结合LEICA1200全站仪,介绍了精密测量工作的原理,提出了CPIII机载外业数据采集软件、数据转换程序、内业数据平差后处理软件的开发设计要点.
基于Excel的道路设计数据管理及表格生成
陈劼, 张昕, 程建川
2011, 29(2): 112-116.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1.02.026
摘要:
Excel 2007是Office 2007办公软件的一个组件,其内置的VBA开发工具的功能相对于以前的版本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和改进,可以大幅提高数据处理和管理的效率.针对国内道路设计资料管理存在的介质、标准不统一造成的数据共享效率较低的现状,论述了使用Excel 2007 VBA功能实现道路设计资料管理的优点,并展示了道路平面、纵断面、横断面设计成果表格开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基于数字图像的道路平面线形恢复的研究
廖若宇, 陈雨人
2011, 29(2): 117-120,129.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1.02.027
摘要:
在老路改造过程中,需要道路的平面线形资料.基于对数字图像平面图像特性以及噪声分布规律的特点进行分析,运用特征空间聚类法对图像目标区域进行图像分割,提出了一种基于递归循环思想的噪声筛选算法对目标图像进行再处理,达到剔除噪声的效果.对道路的边线进行了标定及距离的测量,配合GPS设备在实践中进行了应用.实践证明方法在满足准确性的同时,也提高了运算的效率.
基于LIDAR技术的道路信息提取方法探讨
刘志刚
2011, 29(2): 121-124.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1.02.028
摘要:
机载激光扫描(LIDAR)技术在多等级三维地球空间信息的实时获取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为获取高时空分辨率的地球空间信息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技术手段.研究将机载LIDAR技术应用于对既有道路网基础信息数据的采集和实时更新,不仅能缩短公路建设项目周期,也能促进公路管理信息化的进步.文中分析了现有机载LIDAR数据滤波和分类算法的原理和不足,结合数学形态学和对道路的先验知识提出一种直接从原始点集中提取道路信息的方法,并通过实验对方法的效果进行了评价.
常州市综合交通模型在城市高架路规划中的应用
孔和生, 俞斌
2011, 29(2): 125-129.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1.02.029
摘要:
介绍了常州市综合交通模型的总体架构,包括总体目标、模型结构、以及模型应用平台等.结合常州市高架路的规划建设,应用模型对高架路各个建设阶段的流量进行预测,分析高架路建设及运营对周边道路的交通影响,并根据预测结果提出周边道路系统完善措施,以保证整个高架路系统的运营和使用.
基于压电薄膜的车辆动态称重系统数据采集及处理
陶秀, 刘礼勇, 陶圣
2011, 29(2): 130-132.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1.02.030
摘要:
介绍了基于压电薄膜的车辆动态称重系统数据采集前端的信号调理电路,针对传感器信号进行了处理及分析,着重介绍数据滤波以及系统试验方案,并给出了整个系统的程序流程图.
综述
国内外公路气象信息系统标准综述
羡晨阳, 陈旭梅, 刘文峰, 张利, 汪林
2011, 29(2): 133-138.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1.02.031
摘要:
公路气象信息系统为公路的正常、安全运行提供重要的气象信息,目前世界上已有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发并应用该系统,随之公路气象信息系统标准化的问题也受到普遍关注.分析了目前世界上部分发达国家和相关国际组织,以及我国在公路气象信息系统标准、规范领域的研究进展及最新动态,总结并归纳出公路气象信息系统标准体系的主要构成要素以及相关层次结构,通过借鉴国内外研究经验并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标准框架研究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