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0年 第6期

显示方式:
多站点航运协调调度模型与算法
李幸群, 王小平, 张力, 孙鹏
2010, 28(6): 1-4,20.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0.06.001
摘要:
为了提高内河航运中船闸整体通过能力,基于单航向且每个站点仅考虑一个船闸的情况,对同一条河流上的多个站点,建立了多站点航运协调调度模型,并在目标函数中引入船闸服务水平等级因子,提出了相邻船闸间的耦合约束.依据苏北运河上船舶的概率统计信息,设计了仿真优化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仿真结果显示,闸室平均面积利用率均高于80%,船舶平均等待时间均在3h以内,对应船闸服务水平达到二级.仿真结果表明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
舰船电力推进系统故障仿真软件关键技术研究
王孟莲, 沈枫
2010, 28(6): 5-7.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0.06.002
摘要:
提出了采用计算机仿真产生专家系统所需样本,并设计出电力推进系统故障仿真软件体系结构,阐述了软件开发中的模型管理、数据共享、模型控制等关键技术,从而在降低横型程序和故障诊断软件之间的耦合度的同时,实现模型程序和仿真软件之间快速的交互信息.
锚泊趸船新能源供电研究
潘诚, 江蓓, 罗宁, 覃详孝, 谢凯, 李然, 王海江
2010, 28(6): 8-10.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0.06.003
摘要:
针对峡谷河道锚泊趸船所处特殊地理位置的自然条件资源,提出一个使用新能源与柴油发电机互补发电的技术方案,以实现节约能源、降低碳排放的目的.该方案可以满足锚泊趸船日常用电需求,降低了锚泊趸船柴油消耗量和碳排放量.
提升三峡枢纽综合通过能力对策研究
王海江
2010, 28(6): 11-13.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0.06.004
摘要:
针对三峡枢纽通过能力不足与日益增长的运输需求之间的矛盾,经分析研究,提出了推进过闸船舶船型标准化、提高过闸船舶装载率等主要措施以及完善翻坝基础设施等工程手段,以期提高三峡枢纽综合通过能力,促进三峡枢纽航运效益的发挥.
弯曲河段宽度与航道通航能力关系研究
邓良爱, 杨伟, 刘明俊
2010, 28(6): 14-16.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0.06.005
摘要:
船舶通过弯曲航道所需航宽的计算对于安全航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叠加原理,分别计算出在无风流情况下过弯道所需航宽、流致漂移量、风致漂移量、偏航量,相互叠加得到有风流情况下船舶通过弯道所需航宽.编制应用软件,对航道通航能力进行预报.
重庆嘉陵江水上巴士运营策略研究
陈俊杰
2010, 28(6): 17-20.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0.06.006
摘要:
为缓解日益拥挤的沿江、过江交通,重新开发利用城市水资源,提升城市功能,结合重庆嘉陵江沿江线路走向和交通需求,分析嘉陵江水上巴士运营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在对嘉陵江水上巴士市场定位和乘客定位后,提出重庆嘉陵江水上巴士运营的票价策略、服务策略、推广策略和政府支持策略.
基于计算机仿真的水位变动对三峡库区航道变化影响分析
HUANG Ming, 黄明, 吴行行, 严新平
2010, 28(6): 21-24,29.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0.06.007
摘要:
利用计算机建模,对三峡水库回水变动区朝天门航段朝天门长江大桥附近7 km的范围进行三维仿真模拟试验分析.研究水位变动期航道的变化,进而分析对船舶航行和安全监管的影响.
电子海图快速渲染方式研究
邱晓淯 , 严庆新, 陈立家
2010, 28(6): 25-29.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0.06.008
摘要:
大数据量的物标快速渲染是电子海图显示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图形显示速度是衡量电子海图显示信息系统 (electronic chart display and information system, ECDIS)性能的一个基本方面.通过分析电子海图的显示步骤,分别从数据结构、屏幕坐标系和OpenGL内建机制3个角度给出图形快速渲染方法.在Ubuntu10.04 OS(operating system)环境中测试渲染方式的有效性,验证了这3种措施可以满足电子海图显示标准,并说明渲染方式在多个平台上的适用性.
海上风电项目建设对通航安全的影响分析及对策
任浩翰, 张良力, 李杏柏
2010, 28(6): 30-32,36.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0.06.009
摘要:
针对风电项目建设水域内的施工船舶和其他过往船舶受风、流等影响而存在的潜在危险,从船舶操纵及海上交通安全管理角度出发,针对船舶失控后受风、流作用发生漂移的规律和机理进行探讨,并对在特定风速、流速下产生的漂移量进行对比分析.针对海上风电项目特点制定了船舶安全航行与防范措施.
长江内河危险品运输动态联盟框架和内涵
付姗姗, 吕植勇, 熊迹
2010, 28(6): 33-36.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0.06.010
摘要:
长江内河危险品运输企业往往独立经营,缺乏公共管理危险品的安全平台.论文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建立长江内河危险品运输动态联盟,研究动态联盟扁平式管理的网络结构;研究长江内河危险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促进危险品运输相关企业和部门核心知识资源的共享和新技术的扩散,确保跨区域、跨部门各级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最终为经济建设长远发展保驾护航.
基于主诱因的长江水上交通安全预警模型及软件实现
袁宗祥, 刘亮
2010, 28(6): 37-39.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0.06.011
摘要:
提出了基于主诱因的单因素预警指标评判模型,主诱因包括了枯水、洪水、安全形势、通航秩序、气象、地质等6个预警因子.根据长江水上交通安全预警因子实例,建立了主诱因预警模型.针对预警管理的及时、准确性特点,构建了包含预警分析、预警对策和预警历史等3个子系统为基础的预警管理系统框架,并实现了预警等级评判和对策库的自动提取.
桥区水域船舶安全通航系统研究
张伟, 陈洲峰
2010, 28(6): 40-43.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0.06.012
摘要:
在桥区水域安全环境评价及船舶安全通过桥梁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采用GPS、无线网络、嵌入式和预测控制等技术,建立自动识别船舶航行轨迹和引导船舶航行的桥区水域安全通航系统,主动防止和避免船舶撞击桥梁事故的发生.
三峡枢纽调峰对三峡船闸六闸首输水阀门运行影响的研究
谢凯
2010, 28(6): 44-47.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0.06.013
摘要:
三峡船闸六闸首阀门设计工作水头为22.6m.在建立三峡上下游水位与六闸首阀门工作水头关系模型基础上,对三峡枢纽调峰对六闸首阀门工作水头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三峡电站调峰下游水位日变幅3m,在某些上下游水位组合条件下,调峰过程中六闸首阀门的工作水头可能会超过设计水头,建议深入研究其影响程度及相应的对策.
船-标-岸协同下智能长江航运及其发展展望
孙星, 吴勇, 初秀民
2010, 28(6): 48-52,56.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0.06.014
摘要:
智能化是长江航运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有效地利用物联网技术获取长江航运系统信息是长江航运智能化的发展方向.文中提出船-标-岸协同下的长江智能航运决策系统架构,分析以船-标-岸为载体,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长江航运系统信息采集的关键技术,探讨长江智能航运系统知识获取方法,展望船-标-岸协同下的长江智能航运技术研究需求.
基于多功能航标的长江水文信息采集系统研究
方晶, 吴青, 初秀民, 吴勇
2010, 28(6): 53-56.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0.06.015
摘要:
多功能航标水文信息采集系统,集各种水文传感监测于一体,能采集航标附近航道的水文、气象以及航标状态等相关信息,丰富了数字化航道的内涵.利用软件的相关功能,能有效管理和监测航标运行状态,节省管理费用.同时,通过监测航道中风速、风向、水温、大气湿度、大气压、以及降雨量等实时数据,极大地提高了海事监管部门的监管效率.
基于3G移动通信网络的长江航标船远程监测系统
陈源华, 严新平, 赵江滨, 盛晨兴
2010, 28(6): 57-60.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0.06.016
摘要:
介绍了一种基于3G移动通信网络航标船的远程监测系统,拟覆盖全长江航道上的所有航标船,实现机务和作业参数的远程传输和实时监视.提出了包括船载监测系统OMS、船岸通信系统MCS和机务中心实时监视和分析系统MCS 共3大部分的总体方案;介绍了总体的设计原则和具体的系统设计;给出了总体系统图和软硬件配置列表.
浅谈澜沧江国际边境河流船舶监管系统解决方案
王一峰, 黎广宇, 任勤雷
2010, 28(6): 61-64,103.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0.06.017
摘要:
澜沧江是我国云南省一条重要的通航河流,也是我国连接东盟的一条重要渠道,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和政治地位.2001年,中、老、缅、泰4国正式通航以来,航行于澜沧江(湄公河)上的船舶越来越多,航运越来越繁忙.澜沧江流域上游航道狭窄多弯,两岸多丘陵,自然条件恶劣,移动公网和GPS系统都不能对其进行无缝覆盖,使得航行于澜沧江(湄公河)上的船舶常年处于"看不见、叫不通"的状态,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管.通过对澜沧江国际边境河流船舶监管系统的研究,构建了一套全方位、数字化跨区域监管系统,集成了语音、视频、网络等多种信息化技术,完全达到了"看得见、叫得通"的建设目的.
工程船舶动力机械系列化监测系统的设计
张湘军, 盛晨兴, 张月雷
2010, 28(6): 65-68.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0.06.018
摘要:
工程船舶动力机械繁多,工况复杂且各类工程船舶的动力机械组成、工作方式、作业频率和故障形式各不相同,单独针对某一类型的工程船舶去研究其相应的监测系统是不划算,也是不合理的.在充分了解各类工程船舶可监测性的基础上,提出采用优化组合模块化的监测方法构建针对不同类型工程船舶的系列化监测系统.研究表明,应用此方案构建监测系统可以达到对工程船舶动力机械进行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的目的,同时又能简化系统,节约成本.
我国船闸建设分析与思考
谢凯
2010, 28(6): 69-72.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0.06.019
摘要:
中国内河水运主通道的布局规划是"两横一纵十八线",由20余条河流组成的约15 000 km航道,目前我国已在长江干线、京杭运河、西江干线和嘉陵江、汉江、湘江、赣江、右江及红水河等建船闸900余座,其中大中型船闸300余座.船闸的修建改善了航道的航运条件,提高了航道的通航等级,提高了航道的通过能力.以三峡双线五级连续船闸的建设为代表,我国的船闸设计、施工水平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文中对我国船闸建设及技术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
长江干线航道信息需求分析
刘明俊, 饶思梁, 周立
2010, 28(6): 73-75,81.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0.06.020
摘要:
通过对航运、港口单位,水上交通安全的管理机构、航道管理机构、引航机构、研究机构等的调研,并对有关专家、管理及技术人员进行现场咨询和问卷调查经分析,提出了航运业对长江干线航道信息的基本需求.
绿色长江航运智能化信息服务系统及其关键技术研究
严忠贞, 严新平, 马枫, 初秀民
2010, 28(6): 76-81.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0.06.021
摘要:
在构建绿色长江船舶动态交通流智能信息服务的基础上,结合绿色长江航运的特点,从信息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分析、智能决策等方面对长江航运智能信息服务系统的方法与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并对长江绿色航运的未来发展方向做出了展望.
渔业船舶安全救助信息管理系统研究
孙庚, 冯艳红, 赵树平, 史鹏辉, 孙京恩
2010, 28(6): 82-84.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0.06.022
摘要:
渔业船舶安全救助信息管理系统以现有的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为基础,采用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和J2EE技术,统一管理各技术平台上的数据信息,设计并开发渔业船舶安全救助信息管理平台.
长江干线航道信息发布平台的构建设想
刘明俊, 潘俊, 刘佳仑
2010, 28(6): 85-87,90.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0.06.023
摘要:
通过对航道信息发布平台的软件、硬件两方面进行探讨,构建了长江干线航道信息发布平台框架,论述了航道信息发布平台开发中涉及的相关技术、网络构架等.
海事信息安全关键技术研究
王军
2010, 28(6): 88-90.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0.06.024
摘要:
因全国海事系统的计算机都通过网络联系到一起,信息安全的内涵也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它不仅从一般性的防卫变成了一种非常普通的防范,而且还从一种专门的领域变成了无处不在.当步入21世纪这一信息社会、网络社会的时候,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海事信息安全体系也成为当务之急.
浅谈航运新形势下内河海事监管技术的发展
张帆
2010, 28(6): 91-94.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0.06.025
摘要:
随着我国内河航运的迅猛发展,船舶交通流的密集化和复杂化程度越来越高,通航秩序日益复杂,水上交通事故时有发生,对水上安全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中介绍了目前国外内河水上运输和安全监管现状,结合国外的先进管理理念,围绕安全和效率两大主题,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管理技术和风险分析技术,研究海事监管技术的发展方向,为水上运输提供有力的安全保障.
一种基于主导风向的风帆偏航控制系统
赵江滨, 王立明, 袁成清, 严新平
2010, 28(6): 95-97,120.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0.06.026
摘要:
介绍了基于主导风向的助航风帆偏航控制系统原理.根据风力模型和风帆助航工作原理,分别从风向的正态分布、风力蕴含的总能量和风帆实际利用能量出发,给出了主导风向的计算方法.最后介绍了偏航控制系统的工作流程.
澜沧江船舶监控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陈凯, 赫伟健, 张立丽, 王一峰, 邱艳, 贾志平
2010, 28(6): 98-100.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0.06.027
摘要:
从澜沧江具体航道和地理特征出发,以利用现代手段和技术对航运船舶进行科学化管理为目标,对船舶监控系统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
航标遥测遥控系统中关键技术的应用研究
陈凯, 王一峰, 任勤雷, 陈立秋
2010, 28(6): 101-103.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0.06.028
摘要:
文中所涉及的航标遥测遥控技术主要应用于澜沧江流域内,该系统是一套集航标数据采集、航标离位检测、数据远程传输及遥测数据显示和处理的应用系统..文在阐述了航标在船舶助航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对航标遥测遥控系统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论述.
港口照明智能控制系统设计
黄国良, 吴勇, 何润添, 孙星
2010, 28(6): 104-108.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0.06.029
摘要:
开发港口照明系统的智能调光系统,并通过网络对港口照明系统进行集中网络控制与管理可实现港口照明综合节能.文中对港口照明智能控制系统进行分析,构建了无线传感网络与局域网组合的港口照明智能控制系统构架,同时解决了港口照明系统关键技术问题:港口照明控制单元的主控电路、检测电路以及通信电路等,结合港口GIS技术,设计了港口照明智能控制软件的架构,并对系统的功能进行分解与描述.
变论域自适应模糊PID混合控制自动舵设计
王立军, 王思思, 毕修颖
2010, 28(6): 109-112,116.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0.06.030
摘要:
为改善航向自动舵的动态特性和自适应能力,提出将模糊逻辑控制器(FLC)与变论域自适应模糊PID控制算法(VFPID)结合起来构成一种混合控制器,进而设计出一种船舶航向FLC-VFPID混合控制自动舵系统.以实习船"育龙"轮的非线性响应模型为控制对象,在考虑舵机非线性和海浪干扰情况下进行了仿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自动舵系统响应速度大幅度提高,同时具有无静差和超调小的动静态性,并表现出较强的鲁班性和鲁棒稳定性.
基于现场总线的风帆助航控制系统设计
王立明, 赵江滨, 严新平
2010, 28(6): 113-116.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0.06.031
摘要:
针对风帆助航系统的主要控制要求和功能,提出了一种基于PROFIBUS-DP现场总线的分布式风帆助航系统控制方案.系统为三级控制:驾驶台控制、机舱控制、帆旁现场控制,以SIMATIC S7系列PLC为核心,分布式I/O设备作为从站,组成两级控制网络,以保障系统的冗余程度和安全性.在此基础上针对PLC的开发和上位机的组态提出解决方案.
AIS航标在东海海区的设置及其应用分析
逄金雷
2010, 28(6): 117-120.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0.06.032
摘要:
AIS航标是集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于一体的新型助航系统.基于AIS的技术优势和功能,我国东海海区已经设置了60余座AIS航标,主要对其应用领域和前景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和探讨,为船舶航行安全和海洋环境保护发挥突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