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3年 第1期

显示方式:
信息动态
2013, 31(1): 前插1,封3.
摘要:
“国家道路交通安全科技行动计划”研究成果综述
方守恩, 王长君, 王笑京, 谢飞
2013, 31(1): 1-4,11.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3.01.001
摘要:
2008年2月由科技部、公安部和交通运输部共同启动“道路交通安全科技行动计划”,经过3年的努力,“道路交通安全行动计划”在交通安全信息集成、山区公路网安全保障技术、国家高速公路安全服务技术、营运车辆安全保障技术、交通行为安全性提升技术、区域公路网交通安全态势评估及应急指挥技术和道路交通安全执法技术7个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交通信息集成与综合服务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课题一成果综述
张遂征, 王艳辉, 吴旭, 包勇强, 张可
2013, 31(1): 5-11.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3.01.002
摘要:
概要总结了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交通安全信息集成、分析及平台构建技术开发与示范应用”课题的研究成果,介绍了课题在跨部门交通安全信息需求、异构系统可信接入与安全控制、分布式异构信息系统互操作、交通安全综合分析与评估、信息与应用资源状态监控管理等方面理论与技术研究和应用情况,通过交通安全信息集成管理与应用服务平台的构建、应用与课题研究成果验证,表明课题研究成果达到了预期目标,并为异构信息系统互联、跨行业业务协同、交通安全统一服务等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山区公路网安全保障技术体系研究——课题二成果综述
李爱民
2013, 31(1): 12-18.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3.01.003
摘要:
为了有效遏制我国山区公路恶性交通事故的发生,通过调查研究、现场实验和仿真模拟分析等技术手段,研究了山区公路网安全保障技术体系.从路段设施和路网运行2个层面,形成了成套安全保障支撑技术.应用表明,该技术体系的应用在事故减少和提高通行效率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基于技术研发和应用实践,提出了一系列相关技术标准、规范的修订建议并制定了实施方案.
国家高速公路安全和服务技术开发与工程应用示范综述——课题三成果综述
李斌, 张纪升, 袁宇, 杨峰, 赵丽, 段洪琳
2013, 31(1): 19-23.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3.01.004
摘要:
针对高速公路重特大事故多发、事故致死率高等安全问题,从主动安全、防护安全、安全交通管理、路网监管与服务等层面,开展关键技术研究、软硬件研发.运用实验科学方法开发了吸能式安全防护设施,应用传感网技术和交通流控制理论研发了高速公路安全管理系统及监测设备,运用管理集成技术,研发了高速公路安全信息服务走廊以及路网监测评估与预警模型及系统.示范工程应用结果表明,亿车km事故率和死亡率降幅分别大于30%和60%,事故致死率降幅30%以上.
营运车辆安全保障技术研究——课题四成果综述
张学文, 蔡凤田
2013, 31(1): 24-27,35.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3.01.005
摘要:
介绍了“营运车辆安全保障技术开发及大范围集成应用”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研究形成的我国营运车辆安全性准入与退出技术体系,使营运车辆安全性能有了源头保障;研究形成的营运驾驶人的技能素质要求标准及其培训方法体系,使营运驾驶人的执业安全技能与素质得到持续提升;研究形成的与现代道路运输企业运营管理相衔接的安全监管手段,使营运车辆运营全过程得到有效监管.
全民交通行为安全性提升技术及其应用——课题五成果综述
王长君, 刘东波, 高岩
2013, 31(1): 28-35.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3.01.006
摘要:
紧扣道路交通安全中“人”的因素,深入分析当前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状况,综合国内外交通行为安全性提升技术手段研究进展,设置了五大研究专题,分别为:全民交通行为安全性评估与综合提升对策体系、驾驶人培训考试改进技术与装备研发及应用示范、不同受众交通安全科普教育技术与教品研发应用、新型交通安全科普教育核心系统及装备研发以及互动式交通安全科教基地构建与典型模式研究及示范.通过系统研究,提出了全面提升交通行为安全性的对策体系与综合措施,研发了适于不同类型交通参与者的交通安全宣教教品和装置,研究了改进驾驶人培训考试内容与手段,建立了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交通安全宣教主题示范基地,开展宣教活动和驾驶培训考试的大规模示范应用,取得了良好应用效果.
区域公路网交通安全态势监测、评估与应急指挥——课题六成果综述
赵新勇, 姜良维, 巩建国
2013, 31(1): 36-40,69.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3.01.007
摘要:
国家道路交通安全科技行动计划课题六重点研究了区域公路网交通安全态势监测、评估及应急指挥关键技术,进行了规模化应用示范,加强和改进了公路交通安全监测和集成应用水平,在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管控交通安全秩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监控集成、查缉布控、服务告知等多项成果在全国推广使用.文中系统介绍了课题六的研究背景、内容及技术路线,主要研究成果、关键技术与创新性和示范应用情况.
道路交通安全执法技术及大范围应用——课题七成果综述
俞春俊
2013, 31(1): 41-44.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3.01.008
摘要:
“道路交通安全执法技术及大范围应用”项目重点研究了交通事故快速处置及现场防护、交通事故调查与鉴定、交通安全执法取证与处理、车速管控集成等关键技术;研制了交通事故现场快速勘查、交通事故现场防护、交通事故调查分析鉴定、交通安全执法现场取证、车速管控集成等方面的系列化新技术装备;开发了多功能交通事故快速勘察系统、重特大交通事故多因素特征信息集成数据库、重特大交通事故调查与鉴定技术分析平台、交通安全执法信息数据库、交通安全移动执法平台等.通过实施规模化示范应用,形成行业标准和规范体系,实现示范区道路安全执法状况的明显好转,为构建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执法提供体系技术支撑.
道路交通驾驶行为研究进展及其展望
严新平, 张晖, 吴超仲, 毛喆, 雷虎
2013, 31(1): 45-51.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3.01.009
摘要:
汽车驾驶行为被认为是导致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也一直是交通安全领域重要的研究热点.文中综述面向交通安全的驾驶行为研究进展.对驾驶行为的涵义进行了描述,并将其分成了信息感知、决策和操作、车辆状态表现3个主要阶段,提出了表征3个阶段驾驶行为风险的方法,建立了具体的表征指标.根据所建立指标体系,介绍目前面向交通安全的驾驶行为研究主要内容、所采用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以及取得的研究成果.通过分析目前研究的主要进展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对面向交通安全的驾驶行为研究进行总结,并分析目前驾驶行为研究的趋势.结合目前其他技术的发展情况,提出驾驶行为研究的主要方向,阐述用于研究驾驶行为的新方法和手段,对驾驶行为的研究进行展望.
分布式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网络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王晓燕, 邵咏秋
2013, 31(1): 52-56.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3.01.010
摘要:
在分析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网络宣传教育现状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群体的交通安全科普教育需求,研究了分布式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网络平台的关键技术,提出了设计方案,并加以设计与实现.平台具备不同群体进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及交流、施教者开展施教资源共享与管理等功能.平台应用于全国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有助于提高道路交通参与者的交通安全意识与知识水平.
营运车辆驾驶员深度知觉评价分析
杨立本, 张凌超, 李涛, 佘翔, 田晓雪, 王生昌
2013, 31(1): 57-60.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3.01.011
摘要:
深度知觉作为评价驾驶员驾驶适宜性的1个重要检测项目,为验证其与事故间关系及其影响因素,通过选用课题组自行开发的深度知觉测试仪,对营运车辆驾驶员的深度知觉进行了准确测量,并得到5 008个深度知觉有效样本.通过统计事故组与非事故组驾驶员深度知觉与事故对应关系,得出驾驶员深度知觉与事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然后通过对事故组驾驶员按年龄与驾龄分类,得出年龄、驾龄对深度知觉无显著性影响结论,只是年轻驾驶员与低驾龄驾驶员在深度知觉的把握性上存在一定问题.
道路货运超载控制的完美贝叶斯均衡分析
李方媛, 胡大伟
2013, 31(1): 61-64.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3.01.012
摘要:
长期超载运输使得货车安全性能急剧下降,诱发了大量的道路交通安全事故.文中对运输负效应影响下的超载治理机制进行了研究.在对超载利益主体的行为特征进行深层剖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运输价格和事故成本的影响,构建管理者与运输者之间的超载治理博弈模型,并利用完美贝叶斯均衡法则求解.结果表明,在运输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运输价格的调整显著影响运输模式的变化.改变原有的利润分配模式,使运输业者理性放弃选择超载运输的积极性,是从根本上解决超载问题的关键.
营运车辆驾驶人适宜性甄别检测评价系统研究
王生昌, 李良敏, 杨立本, 邱兆文
2013, 31(1): 65-69.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3.01.013
摘要:
构建了营运车辆驾驶人适宜性甄别检测评价指标体系,选取5 167名营运车辆驾驶人样本进行检测,调查统计其近3年来的驾驶行为与交通事故,综合运用独立两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K-均值聚类和因子分析等数学模型,研究确定了适宜性评价指标的阈值及权重,并建立了营运车辆驾驶人适宜性多元甄别模型,通过863名驾驶员的示范应用,检验了所建立检测系统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交通事故现场快速绘图系统研发及示范应用
孙巍, 俞春俊, 徐棱, 龚标
2013, 31(1): 70-72.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3.01.014
摘要:
介绍了交通事故现场快速绘图系统的结构和组成,分析了系统的快速载入预制道路地图、快速调用车辆参数数据库、快速载人预制事故案例、数据智能校验、自适应道路曲线、自动辅助笔录等关键技术,并通过广东、山东等地的示范应用,实现了道路交通事故现场比例图的快速绘制.
跨部门跨区域跨路网交通安全信息融合与集成技术研究
方艾芬, 赵新勇
2013, 31(1): 73-76.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3.01.015
摘要:
为满足以高速公路为主干的区域公路网交通安全态势的监测、评估及预警的信息需求,针对公安、交通、气象等多部门、多源、异构、海量的各类交通安全信息资源集成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并给出解决方案,实现了跨部门、跨区域、跨路网交通安全信息的集成、共享和应用,通过江苏、浙江、江西、云南四省的示范工程验证了解决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高速公路网突发交通事件时空影响预测模型
王俊骅, 赵新勇, 丛浩哲
2013, 31(1): 77-82.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3.01.016
摘要:
提出了交通事件持续时间4个阶段的定义,分别建立了4个阶段的时间预测模型.在传统密闭道路集散波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考虑汇入汇出匝道及衔接道路的路网事件辐射范围预测模型.采用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构造了集散波类并模拟集散波在路网中的辐射过程,通过渲染地图来展示事件辐射态势.利用交通仿真技术,验证了时空影响预测模型能够有效地描述不同时间阶段交通事件在路网上的辐射范围.
夜间交通视频图像增强方法研究和应用
张铿, 吴昌成, 姜良维, 缪建新
2013, 31(1): 83-86.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3.01.017
摘要:
随着智能交通技术的发展,道路交通视频监控成为智能交通研究的热点,但是由于夜间光照不够,监控图像的视觉质量往往令人不满意,不利于交通安全分析.针对夜间照度不够条件下的交通视频图像存在的问题,在国家交通安全科技行动计划的支持下,课题六(区域公路网交通安全态势监测、评估及应急指挥)专题一(区域公路网交通安全信息采集关键技术及设备)对其作了研究.尽管常用的直方图变换方法能提高夜间照度不够条件下图像的视觉质量,但是常常存在伪边缘和过曝光等问题,不利于车牌识别、行人特征识别等后续图像处理.文中提出了改进的直方图变换方法,提高夜间照度不够条件下交通视频图像的视觉质量,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的管理.
B/S架构营运车辆技术状况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实现
董国亮, 许书权, 刘富佳, 姚羽
2013, 31(1): 87-89,112.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3.01.018
摘要:
目前各省建立的运政系统并没有实现营运车辆技术状况数据的共享.综合性能检测站和维修企业迫切需要获得生产作业中用到的车型参数数据.企业自己收集的车型参数数据不完整、不准确,严重影响了对营运车辆性能的评价质量及车辆安全性.营运车辆技术状况数据库及管理系统,针对营运车辆管理部门、综合性能检测站、维修企业、运输企业等4类用户,实现了3省车辆技术状况数据的互联和共享;建立了车型数据库,解决综合性能检测站和维修企业车型参数缺失的问题.数据库已经导人数据数万条,在3省进行了近2个月的示范应用,评价良好.
基于CAN总线与GPRS的营运客车运行状态远程监控系统研究
刘应吉, 曹庆富, 张学文, 张国胜, 姚羽
2013, 31(1): 90-93.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3.01.019
摘要:
为实现营运车辆远程监控与故障诊断,提升车辆运行安全监管水平并降低事故隐患,提出并设计基于CAN总线与GPRS的营运客车运行状态信息远程监控系统.采用带CAN总线控制器的Freescale MC9S12DG128开发了营运客车运行状态信息采集车载终端,可实时采集车辆工作单元的关键参数如制动压力、油压、转速以及故障码信息等,并通过GPRS模块传输给远程监控中心系统分析应用.经实车试验证明,整体系统工作稳定可靠,能够实现预期设计功能.
大范围多级交通指挥平台关键技术研究
邱红桐, 赵新勇, 马庆
2013, 31(1): 94-97.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3.01.020
摘要:
应对主干路网严峻的交通安全形势,提高突发事件下的应急指挥能力,构建大范围多级交通指挥平台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了大范围多级交通指挥平台的逻辑架构,包括横向、纵向逻辑架构,对应于大范围交通指挥平台的不同应用级别,提出了各级平台应具备的主要功能,大范围路网条件下交通安全资源的优化调度技术和基于案例推理的多级预案快速生成技术.
高精度GPS/GIS定位技术在机动车道路考试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吴业福, 潘世刚, 康壮, 吴超仲
2013, 31(1): 98-101.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3.01.021
摘要:
在计算机化的机动车驾驶人道路考试系统中,为了实现骑压中心实线等与车辆位置有关的评判项目的自动评判和路口处车辆行驶方行驶自动导航,需要精确、实时定位考试车辆的位置.高精度的GPS/GIS技术能够很好地实现考试车辆的定位问题.论文首先介绍了高精度的GPS/GIS技术的实现技术,然后详细分析了考试车辆的车辆形状建模模型和车辆行驶方向判断方法,最后给出了机动车道路考试系统中与车辆位置有关的评判项目的自动评判实例.
驾驶员动体视力与交通事故相关性研究
王生昌, 李涛, 佘翔, 田晓雪
2013, 31(1): 102-104.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3.01.022
摘要:
为研究动体视力与道路交通事故之间的相关性,课题组借助动体视力检测仪共采集4 944名驾驶员动体视力均值有效数据,调查其发生的交通事故次数,并利用SPSS软件分析驾驶员动体视力与交通事故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表明:驾驶员动体视力对其行车安全有很大的影响,且动体视力均值越高,道路交通事故次数越少,驾驶适宜性越好.
运用QFD方法的交通行为安全性评价决策支持系统设计
刘东波, 任刚, 周竹萍, 范超
2013, 31(1): 105-112.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3.01.023
摘要:
为应对我国交通安全的严峻形势,开发交通行为安全性评价决策支持系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该系统以交通行为为研究对象,从行为机理出发,综合评判和差分各类交通参与者的行为安全性,从而提出有效的提升对策.在对我国湖州、江门、肇庆、中山等市交警调研的基础上,将问卷调查获得的用户需求模糊信息,运用模糊质量机能展开(QFD)方法转化为系统的设计要素,构建了系统设计的质量屋模型.根据专家对各方案设计要素的评价,结合设计要素的重要度,选出满足用户要求的最优方案:架设在Ubuntu操作系统之上,配置Apache tomcat+MySQL+PHP软件.最后,对最优方案进行功能和系统实现细化,为进一步的系统详细设计服务.
人脸检测与实时跟踪在机动车道路考试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吴业福, 李波, 师宇, 吴超仲, 刘钢
2013, 31(1): 113-116,122.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3.01.024
摘要:
为了对机动车道路考试系统中考生头部动作相关的评判项进行自动评判,对图像处理领域中关于目标图像(主要指人脸)检测与跟踪的理论和技术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建立了机动车道路考试系统中人脸区域定位的检测算法和人脸区域跟踪的图像处理模型,并在跟踪基础上设计了计算考生脸部运动方向的算法,成功运用到实际机动车道路考试系统中.
城市道路环境中驾驶员眼动行为特征
袁伟, 付锐, 郭应时
2013, 31(1): 117-122.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3.01.025
摘要:
在真实城市道路环境中进行实车试验,运用EyeLink Ⅱ型眼动仪对驾驶员眼睛运动进行了监测记录,统计分析了眼动行为的5个主要表征参数.结果表明:在城市交通环境中,驾驶员大约80%的单次注视持续时间在0~300 ms之间,73.5%的扫视幅度小于3°,85%以上的扫视速度在0~100°/s之间;驾驶员的水平注视位置以中部区域为主,但更多关注左侧交通流和交通设施,垂直注视位置以中部偏下区域为主,主要关注车辆前方中近距离;驾驶员单次注视持续时间呈近似对数正态分布,扫视幅度呈近似指数分布,扫视速度呈近似对数正态分布.
特殊环境下营运车辆驾驶人驾驶安全性评价
陈晨, 郑华荣, 吴青, 高嵩, 吴超仲
2013, 31(1): 123-127.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3.01.026
摘要:
道路交通事故90%以上由人为因素引起.为了对特殊环境下营运车辆驾驶人的驾驶安全性进行综合评估,由问卷调查确立典型交通场景下的安全驾驶标准操作,应用层次分析法,从交通规则遵守情况、驾驶行为规范性程度及安全驾驶意识程度3个方面建立驾驶安全性评价体系.运用句法模式识别方法设计安全意识评价算法,对驾驶人在场景中的操作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安全驾驶意识程度对驾驶安全性的影响最大.所设计系统在驾驶模拟器中实现,可有效评价特殊环境驾驶人的驾驶安全性,进而降低驾驶人因素引起的事故率.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典型动态交通场景的设计与实现
周颖, 严利鑫, 吴青, 高嵩, 吴超仲
2013, 31(1): 128-132.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3.01.027
摘要:
驾驶人是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主要原因,而使用汽车驾驶模拟器模拟危险的交通环境,对驾驶人进行培训可以有效提高驾驶人的应急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水平,对于减少和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以2000~2010年道路交通事故数据为基础,分别从人、车、路以及事故形态进行统计分析道路安全影响最大的因素,获取典型的动态交通场景.并考虑城市道路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选取发生在城市道路场景中的1种类型动态场景-公交站台行人过街作为案例,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完成这一动态交通场景的设计和实现.
基于虚拟现实的行人自行车交通违法警示体验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王峻极, 刘东波, 高岩, 尤志栋
2013, 31(1): 133-137.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3.01.028
摘要:
在分析我国行人自行车交通安全教育现状的基础上,研究了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行人自行车交通违法警示体验平台的关键技术,提出了设计方案,并加以设计和实现.通过该装置,体验者可通过立体投影设备,控制设备(键盘,游戏手柄等),以不同身份、不同视角等进行虚拟交通违法体验,实际感受步行、骑自行车交通违法和不安全行为可能带来的危险.
面向物流运输远程监控的智能终端系统
周受钦, 陈婉真, 曹广忠, 吕洁印, 邱洪, 张保祥
2013, 31(1): 138-142.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3.01.029
摘要:
针对物流运输中存在的风险,以厢式货车运输为对象,介绍1种基于全球定位技术(GPS)和移动通信技术(GPRS)的货运安全远程监控系统,并提出1种采用新型电子锁监测运输安全状态的方法,给出车载智能终端系统的硬件、软件设计.智能终端系统由终端主机和电子锁两部分组成,一方面接收导航卫星定位数据,提供车辆位置、速度等信息;另一方面实时采集车厢状态并判断安全状况,及时对破坏行为进行报警,确保整个货运过程的安全.
高速公路上坡段交通事故特征及致因分析
胡思涛, 项乔君, 朱艳茹
2013, 31(1): 143-146.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3.01.030
摘要:
通过对宁杭高速公路东庐山段2006年1月~2010年7月的交通事故资料的统计,从事故地点、事故时段、事故形态和事故车型等方面分析了上坡段交通事故的主要特征.研究发现:高速公路上坡段发生交通事故的风险要远大于下坡及其他路段;事故多发生在长大上坡段的中后部和竖曲线段;事故形态主要是追尾、撞护栏和撞固定物,而且重特大交通事故中追尾事故比例大;夜间的事故率和严重程度高于白天,尤其是凌晨02:00~06:00时为重特大交通事故高发期;大货车和小客车是坡段内交通事故的主要车型.上坡段事故的致因为疲劳驾驶、车辆速度离散性大、交通组成复杂.
基于犹豫区的倒计时信号灯安全效应分析
林筱怡, 黄合来, 程琳
2013, 31(1): 147-150.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3.01.031
摘要:
国内城市道路交叉口大量使用倒计时信号控制,而国外在试验探索阶段发现倒计时信号灯可能导致“加速抢灯”的安全隐患,因此没有广泛应用.对于倒计时信号灯的利弊,目前缺乏充分科学的论证.文中基于驾驶犹豫区理论,选择2个相似的分别有无倒计时信号灯的交叉口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摄像法测得在黄灯开始时刻车辆距离停车线的位置和车速,判别车辆是否处于犹豫区中,并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评价倒计时信号灯对减少犹豫区的产生是有显著性的影响的.